李俄宪:胸怀赤子之心 勇攀学术高
2020-11-14  点击:[]

编者按:1979年,年仅17岁的李俄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埋头苦读,如饥似渴允吸着知识的甘露。清晨,当同学们还沉浸于梦乡时,他却伴着操场小草晶莹的露珠,开始了苦读;傍晚,当同学们沉湎于谈情说爱时,他却坐在教室里陶醉于书山学海之中。


李俄宪是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日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日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东方文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评审专家,中国日本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小学教材特别指导专家,日本全国解释文学学会、日本全国大学国语国文学学会、日本比较文学学会等学会会员。同时,他还兼任十几所大专院校的客座教授。更让人称奇的,他是我国最早获中文、日文双学位的博士。


治学

1979年,年仅17岁的李俄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埋头苦读,如饥似渴允吸着知识的甘露。清晨,当同学们还沉浸于梦乡时,他却伴着操场小草晶莹的露珠,开始了苦读;傍晚,当同学们沉湎于谈情说爱时,他却坐在教室里陶醉于书山学海之中。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在不断收获着。有的人喜欢收获快乐,有的人喜欢收获智慧,而李俄宪属于后者,他把书籍作为收获智慧的最佳捷径和快乐。

大学四年的时光里,他每个月都要阅读五十本以上的中外书籍。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书好比一架梯子,引导他登上了知识的殿堂,书如同一把钥匙,帮助他开启了心灵的智慧之窗。的确,书籍成就了今天最早荣获中文、日文双学位博士的李俄宪。

在广泛涉猎的过程中,李俄宪慢慢对日语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校园里曾经东渡日本留学的那几个人,这些在日本本土学习十多年的老师一口地道的日本话使李俄宪十分好奇。

“不精通日本语,怎能了解日本?怎能在与其交往中知己知彼?”李教授如是说。

带着这种好奇,李俄宪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了日语的学习。“日语是我发自内心想要学的第一门外语”李教授告诉我。

在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里,学习日语的环境可想而知,很多同学不理解。李俄宪就跑到学校最偏僻的一个小房子里,尽情地朗读。听不懂日本NHK国家电视台的原声带,他就用磁带录制下来,反复地收听,直至磁带发不出声来……就这样,毕业时李俄宪成了我国最早中文、日文双修的学者。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了文化底蕴丰厚的母校,开始了教学、研究生涯。在母校,他主要教授外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精湛的技艺、渊博的知识,使他很快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姣姣者,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竟然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普遍好评。因为出色的成绩,李俄宪先后被学校选送到北京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进修,使他得以博众家之长,取众家之精。

在母校,李俄宪教授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我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如今,谈起母校工作的十年,李俄宪教授充满了感慨和自豪,也充满了依恋和怀念。

undefined


博识

1993年,随着国家全面开放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山东省与日本山口县结为友好省市。而走在学术前沿的曲阜师范大学抓住机遇,很快与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山口县立大学开始了学术交流。

作为年轻有为的知名教授,李俄宪首当其冲,被学校委派为第一任外赴日本的教师,担任山口大学中国语中国文学教授。李俄宪事业新的起点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日本,李俄宪把古老的中国文学传授给日本弟子,让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在日本生根发芽,使瑰丽的中国文化在异国他乡大放溢彩。

在教学、科研的同时,李俄宪孜孜不倦地学习,努力使自己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为证明自己的实力,也让日本人看到中国人的勤奋和聪慧,李俄宪毅然参加了日本语硕士考试,并拿到了山口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的文凭。

留学期间,他靠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做大学教师、去NHK国家电视台演讲,足足支付了留学的一切费用。1998年,他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一口气报考了日本7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考试。结果除自动放弃的2所学校外,他同时被其余的5所大学录取。在反复权衡后,他选择了离山口数千里的文化底蕴丰厚的新潟大学。

挑战,挑战,挑战……在学术道路上,李俄宪一直在挑战着自我,挑战着生活,挑战着极限。在攻读博士的第一年他就发表4篇论文,日本教授想都不敢想。第二年,他成了外国博士留学生协会会长。第三年,他拿下了文学博士的桂冠。这一年,他才39岁。

李俄宪———一个地地道道的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登上了日本的学术巅峰。在日本学术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研究中岛敦 (日本著名作家),不引用李俄宪教授作品的观点,毕业论文就不能通过。

2001年,博士毕业后,日本很多大专院校邀请他留下,可他全都婉言谢绝了。强烈的民族情结、旅居海外的酸甜苦辣,使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这方故土。

“留在日本,我培养的是日本人。回到祖国,我培养的是中国人”,李俄宪掷地有声……  

桥梁

留学日本11年,他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日本通;他是中日交流的使者,在中日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交流的桥梁。

自旅日以来,李俄宪一直扮演着中日友好使者的角色,他把中国人民的声音及时传播给日本人民,让日本人民体会到中国人民博大的情怀;他牵头组织学术交流,使中日两国学者共享学术成果的红利。他组织双方学子互派,让年轻人目睹对方真实的现状。

李俄宪告诉记者,中日之间之所以存在差异,不只是政治制度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认识上的不同。他说中国人注重宏观,日本人更注重微观

旅日期间,在摸清日本人生活习性的基础上,李俄宪教授游走于日本平民与精英阶层之间,与他们交朋友,和他们拉家常,广泛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吟诗会是日本较大的民间团体,会员遍布全国各地。为更好地开展民间交流,李俄宪踊跃报名参加。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晋升到五段,反而可以教授给日本人吟诗。

他凭着超长的天赋,很快赢得了吟诗会日本人的青睐。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日本人一点一点地了解中国。这为后来他组织开展中日大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410月的一天,秋高气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格外繁忙。旋梯上走来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日本地方学术访华团,而这个访华团就是李俄宪亲自组织协调的。

从此,日本学术访华团一发而不可收,李俄宪组织的学术访华团接踵而来,中日学术交流开启了新纪元……

他象一名和平的使者,在中日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友谊、发展的桥梁。 

育才

2004年,迎春花怒放的季节,华中师范大学迎来了这位学者。

在他看来,教学不是对自己研究时间的一种占据和浪费,反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己的科研意识和选题。直到现在,李俄宪教授还在日语系给本科生上课,而且本科生的课程远远多于硕士和博士。

在他看来,能教授自己喜欢的日语是种莫大的幸福。李俄宪说,“本科生的课程是我口头表述的科研,而那些论文只是文字的表述而已。”在全国最受欢迎的外语类大学教授的评选中,李俄宪高居第二。

他是出了名的严师,学生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宪太爷。他要求学生上课必须讲日文。进入他的班级,必须用日语写出4本中国文学史、4本外国文学史的50万字以上读书笔记。李俄宪还拓展外语学科发展的跨学科化和双语或多语复合培养的改革思路,努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开设了国贸+日语等专业,引领着外语改革的潮流。

他一直崇尚国际化办学,依靠自己与日本10多所著名大学的关系,加大中日两国学术界的交流。他带的博士生、硕士生必须100%到日本本土去进修,而他所教授的本科生有45%以上的学生到日本留学。

李俄宪教授说“我培养学生不关注他毕业后的几年,我看重的是他40岁以后的发展……”

这位知识渊博、涉猎广泛的学者,一路筚路蓝缕,一路风流竞显。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情怀,这精神,这力量不正是民族脊梁的具体体现吗?

(文章转自《曲阜师大报》2017-05)


校庆专线:0537-4451955                

电子邮箱:quyuanren@qfnu.edu.cn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邮编:273165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