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张九山
2020-11-14  点击:[]

1959年至1966年,我与张九山先生在曲阜师范学院化学系共事八年。其间我担任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张先生任副系主任。八年中,我俩关系融洽,感情甚笃,工作步调一致,彼此配合协调。张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勉严谨,深入细致,为人仁厚坦荡,朴实无华,他的优秀品行和高尚精神,多年来都一直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张九山建国前就学于齐鲁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因工作需要,他从惠民师范学校调入曲阜师范学院物理系。1959年,学校决定增设化学科(次年改为化学系),并要求当年暑假招收新生。为此,学校委派我与张九山和陈凤岩等组成领导班子,共同负责组建化学科。
  当时,学校从济南迁来曲阜才两年多,各方面条件都很欠缺,要新建一个系科,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既没有教学仪器设备,又缺少任课教师,还需要有懂行的教学管理人员。至于任课教师,学校请山东师院支持,调来了王志衡、王幼筠、陈树豪等老师。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我和陈凤岩来说,是个未接触过的难题。幸好张九山在中学和中师曾长期担任学校的领导,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张先生年长我二十多岁,从年龄上看,他与我实际上是两辈人;加之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我一直视他为可敬的长辈。我虽为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由于对教学管理不熟悉,我主要抓党务、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和一些行政工作。而系里的全部教学计划、专业与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基本全由张九山分管。基于张九山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认真主动的工作态度,我就大胆放手并尽力支持他的工作,还注意从他的工作中学习教学管理方法。张先生敬业爱岗,通晓业务,八年中化学系各个年级的课程设置完备,教学标准要求较高,各项教学管理都很规范。从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普遍较好;尽管当时生活困难,但多数学生都不畏困难,乐于刻苦学习,学业成绩突出。八年里,全系培养了近400名毕业生,考研成绩名列山东省前茅;有的毕业生后来成长为中科院院士;相当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诚然应首先归功于个人的努力和大学老师高水平而严格的教学;但若从大学时教学管理上着眼,我认为张九山应居首功。

张先生注意联系群众,工作中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平时,他经常向师生了解教学情况;逢年过节,有时他还把个别教师宴请到家中,交流教学情况。张先生对学校充满关爱和感情,病危临终前,他把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钱捐给了学校。现在校内萃华园中的“九山峰”,就是用他捐的钱修建的。
  就是这样一位笃爱教育、终生对教育工作做出较大贡献的好教师、好干部,在祸国殃民的十年“文革”中也未能幸免。兢兢业业从教几十年,没有任何政治历史问题的张先生,只因出身于富农家庭,因其兄被土匪绑架,被逼财害命,状告到政府,就被莫须有地诬谄为“历史反革命”,长期遭受批斗和劳动改造。文革后期,因受迫害,他含着无法申诉的冤屈和愤懑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粉碎“四人帮”后,随着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的进行,张九山的冤屈才得到昭雪。
  转瞬间,张九山先生离世已四十多年了。撰写此文,既表示我对他的缅怀和追思,也表达我对他的人格品德的赞赏和敬意。

(作者王琪,系曲阜师大离休干部,曾担任化学系书记、校办主任等职)

(转自《曲阜师大报》2016.9.1)


校庆专线:0537-4451955                

电子邮箱:quyuanren@qfnu.edu.cn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邮编:273165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