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曲园的相处已有一年有余,时间不长,却分外相知。这里的草木、生灵总是亲切别致,这里的人们总是朴实认真,这里的一切总是贴近心灵的,最为动人的。面对这座坐落于孔子故里的学府,我总觉得除了古朴与肃穆等词形容之外,曲园总存在着这个时代中独有的可爱。
校内是有一只橘猫可以作为代表的。它全身布满橘纹,只留肚皮一片白毛,厚厚实实的皮毛看起来暖和极了,肥鼓鼓的肚子衬得四条扑腾乱踢的小腿总有种莫名的喜感。它时而棕黄干枯的梧桐树叶里打滚,引得萌心大发的小姑娘竞相围观,它时而在傍晚时分穿梭在苹园读书的学子身旁,踩着猫步静悄悄地生怕搅乱旁人。
猫儿可爱,与生活其中的读书人相得益彰,成为彼此熟悉的存在。清晨的萃华园中,西联教室的明亮灯光下,勤勉的曲园学子手持书本,随着瑟瑟将起的秋风,在渐黄的法桐树下追寻着自己的“经与道”。行政楼前学习的莘莘学子,空旷的天上挂着日月,伴着夜晚昏黄的路灯下埋头于自己手中的书本。我也是其中一员,闲时乐得习一册书本,徜徉古今世界,或在西联教室无拘束阅读写作,有时趴在课桌上悠悠然地看着北窗爬墙虎的一方绿荫。

透过老文史楼前的日本晚樱看教室中正在自习的曲园人,认真学习的神情甚是可爱。他们即时的目的或近或远,终点在何处有时也并不明朗,唯有前行的每一步走的踏实,才能寻到自己的想要的终点。沉沉静静的夜晚气息不时地渗进窗户,东升西落的日月日复一日的升降,相信上天亦不愿辜负前行者的这份心力。
石性坚硬,碑文不朽。夫纸寿不过百年,逢经变故,便成残篇,逐渐湮灭。而碑文不腐不化,其所篆刻的内容更显庄重,使人敬畏。
曲园里有很多石碑,上面记述着诸多冶经修身的道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告知我们要专心治学而不知满足,教书育人而不知疲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告诉我们为人师的品德与方法,择其业时,尽其责。犁牛之子,尚在耕耘,既有兼济天下,承担大任之志,亦有放眼山川奋力前行之势,实是无数曲园人的缩影。
蕴含在碑文石塑中的道理影响着曲园一代又一代奋勉的读书人。石碑中那历久弥新的曲园精神的早已附着在穿梭于曲园各个角落的身影之上。
这个时节的晚上,我路过孔子广场的碑文前,科技楼散出的白色灯光散到深秋浓绿的草地上,在雨后的草地上映出了点点的光。 我终于为我在曲园的日子寻到一个恰当的比喻,像一棵开满花的树,满满当当,欣欣喜喜。
《诗经》有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而或成。我们有幸在曲园为其庆祝65岁华诞。现在的我们青春正好,现在的曲园蓬勃风发,我们的青春之花必将因根植于曲园的土壤而焕发,每一名曲园人的前行必将因母校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更加而有力量。
2019级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陈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