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历史
2020-12-15  点击:[]

说来话长,先聊“西伯利亚”名称的来历。一九五六年,山东师专从济南迁到曲阜,更名为曲阜师院,我是五五级学员,跟着到了曲阜,当时只有两座二层教学楼、两座宿舍楼,一个大餐厅……西北角是一片荒野,建了农场,荒凉得很!所以大家都称它为“西伯利亚”,它就是咱们艺术系的老家。七五年,党委研究是否建艺术系,因艺术系教学设备、用具需大批经费,故争论不休。党委书记王路宾(后调到北大任党委书记)大胆拍板:有条件上,沒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理由是全省急需艺术教学人员,建系也能活跃全院的文艺气氛。决定调数学系党总支书记朱振华、外语系主任陈亚民开始创系。

  “西伯利亚”之二:建设教师队伍。当时,山师也在创建艺术系,但人家底子厚,又地处省会,所以引进教师很容易。我们则跑遍山东各县市文化馆,求爷爷告奶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引进来匡祥盛、苏金英、曾凡乡、谭英林、高天祥等第一批教师。但教师队伍还是匮乏,我们就到全国各地借调,只要有才、不论职务、学历,调来就上课。青岛知青侯康为、历城区农民陈玉圃就是调来的第二批教师。我们又从山艺等处调來毛岱宗、毕茜茜等没学历或只有专科学历的教师,但他们学识过浅,无法授课,我们就把他们录取为七七级、七八级学员,边教边学、毕业后留校作教师。为提升教师工作能力,我们还让每位教师轮流到全国知名高校进修。只有农民陈玉圃,厅里连个工人名额都不给,也不能长期担任临时教师。系里就给他配画室、供应各种用品,支持他考上广西艺院的研究生,如今他已是南开骨干、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山水画家。为开阔眼界,我们还邀请山艺知名教授兼职授课。南艺、浙美知名教授在系里任职数年,为方便生活起居,我们安排他们家属住职工宿舍。不懈努力下,艺术系终于初具规模,我们培养的学生,有的在全国都小有名气,这令全曲师大人都感到欣慰。
  “西伯利亚”之三:管理学生。众所周知,艺术系学生散漫,着装另类,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自律、自控能力,院、系领导专门组成督查组,从早操抓起,对于不起床、不上操者,不留情面地惩罚。记得我和辅导员到学生宿舍检查,就掀了不少男同学的被窝。这方面,女同学做得很好。有了这个严格的督查举措,效果立竿见影,同学们均能自觉地早起做操,优美的身形,到位的姿势,认真的态度,使艺术系的早操在全校评比中被评为先进。系里还制定了“三不”規定:不准穿高跟鞋、不准烫发、不准谈恋爱。有一次,院长又点我的名,说艺术系还有穿高跟鞋的。我说,不会吧?第二天院长公布查到的不是艺术系而是其它系的,我才松了一口气,心想,艺术系的女生是守紀律的噢,值得表扬。
  “西伯利亚”之四:骄傲的几件事。一、大型的毕业演出引起轰动。系里有一支由匡祥盛主任亲自培养并指挥的全面型的大乐队,这支乐队吹拉弹唱舞,十八般武艺面面俱到,敢与专业歌舞团叫板。至今还记得刘、赵的托举,斗牛舞,扇子舞、织网舞、草帽舞;独唱、小合唱、二重唱与大提琴、貝司、扬琴……配合的那么默契。凭借这些优势特点,我们到济宁、泰安卖票演出,场场满员,应观众要求加演数场。最后打进了济南山大、铁路文化宮。最值得骄傲的是有一次竟然杀进了山师大的礼堂,而且受到好评,演出的经济收入相当可观,都上交院财务科了。
  “西伯利亚”之五:荷花池的故事。全院十几个系,人家都是高楼大厦,明亮的大教室,有暖气、有电视房……唯有艺术系缩在荒凉的“西伯利亚“太寂寞了。我和梁主任、陈主任,赵书记、辅导员李振华、杨守存商议,与人攀比倒不如自已创造条件自取其乐,挖个荷花池既美化环境又可提供美术班写生画荷。老师们都说领导劲头真大,可只赞扬但不动手。我们有近三百学员做后盾,谁怕谁!召集班长开个会、向农场定了藕种,哈哈!第三天就动工了,各班同学轮流上岗,真有五十年代全民大炼钢铁的声势,几天就完工了,放上水,因为是沙土地,几天就干了。连续放了几天水,不知何人向院长打小报告,院长亲临,批评用自來水太浪费。但也不能前功尽弃啊,借来水泵从大污水井里连夜进水,不仅解决了水源问题,同时也给可爱的荷花池施了肥。时光荏冉,滿池绿荷,大红大红的荷花,异样惹眼。不同意的人服气了,院长还亲自来欣赏荷花呢,连称漂亮,还问中间留的是什么?我随口应答:荷花島,供大家上島观花聊天。
  “西伯利亚“之六:师生共筑钢琴之家。七六级是首届学员,入校了还沒有琴房,暂借外语系几间教室,既上文化课又当钢琴室,还要作宿舍,记的有一间教室放了近二十张双人床。天啊!这课可怎么上?这时就有人笑说:你们不是创造条件也要上吗,快创造条件啊!这话激怒了艺术系师生,好!我们自已创造条件。“西伯利亚”只有一个大活动室,旁边有一间小阅览室,北边几间教室,钢琴卧在仓库里。老师的家成了备课室,声乐课有时要到老师家里上。怎么办?师生们决定自已动手建琴房和宿舍。老师上完课就换上工作服,和同学一起拉着地排车到八里外的石庄拉砖、石灰、木料,七六级学员是工农兵的代表,什么人才都有,设计、施工都不在话下,不几天,五排琴房拔地而起,还没上梁就引来外系师生围观,齐赞!这进一步激起师生的斗志,上梁、挂瓦、泥墙……有时挑灯夜战。墙未干,师生就乐呵呵地搬进自已新建的琴房,鞭炮齐鸣,院领导和外系师生都来祝贺!这是艺术系又一大亮点,这奇绩真应该记入吉尼斯记录,它铭刻着艺术系师生的艰辛与喜悦,倍让曲师大艺术系的人骄傲、自豪!建琴房的斗志愈发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好传统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作者朱振华,转自《曲阜师大报》2015.4.9)


校庆专线:0537-4451955                

电子邮箱:quyuanren@qfnu.edu.cn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邮编:273165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