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乙酉月,
宜意难忘。
回归曲园,许久未见。被疫情耽误的日子里,所见所闻皆是一份真挚而沉重的记录。手机里的新闻热点永远在临沂和曲阜不断切换,总归是过去了,回来了,来度过大学时期的最后一年。西联那依旧是青砖红窗,青瓦白墙。像古老的水墨中国画,每一种颜色都充当着整个曲园最温情的背景。
逐渐渗透的秋日凉爽消融了夏天携带的的浮躁:一抬头就能看到清澈的天空,偶尔点缀着几朵绵软的云;隐约嗅到的不知来自何处的淡淡玉兰花香;白发苍苍的老姊妹像年轻人一样拄着拐杖牵着手唠嗑,说着些家长里短的体己话。如今九月的曲园和四年前九月的曲园一样,永远像一位年老的长辈,让人尚未接近,便产生一种莫名放松的亲切感。行走在其中,随处可见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精神矍铄,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三五个坐在长椅上,看着那步履匆匆赶去上课的青年人们,时间的静止与流动在此刻教交汇。他们,让曲园的脚步慢下来了,多了一份安然与恬静。
夜晚的曲园更像是繁华城市的背景,淡淡的、暗暗的、默默的,发出并不耀眼的光。当暗夜降临,天黑下来的时候。西联灯便亮了起来。那被暗托住的光线,如点似面,恰到好处的映照出伏案疾笔的身影。那里是万千曲园学子的圣地。当晨曦一点一点升起,灯光一盏一盏熄灭。最先跳出的是老式建筑的红木窗户,在朦胧的空气中,他们有一种古朴而又精致的模样。屋顶上灰色的瓦细工细排,静静聆听屋檐下那唤醒清晨的朗朗求知声。画面似画非画,一笔一划却又十分清晰。
还记得四年前初来乍到时,被那些苍老粗壮的老树惊艳到。许久没有见过这么古老的树了,从小生活的城市,以“创新城”的借口把整个城市硬生生的覆上一层稚嫩的绿色。记忆中炎炎夏日能施舍给路人的也只是点点阴凉。这大片大片的阴影刺激着我的神经,兴奋中又带些侥幸。那些充满岁月气息的枝桠,古老、厚重,给人一种安心踏实的感觉。
又想起四年前的曲园尚存几栋废弃的老旧楼房,部分门窗已然脱落。二楼阳台上的栏杆生起了黑绣,也可能是布满灰尘的红绣。山墙上出现裂纹,满墙布满了爬山虎却已干枯,晨跑时每每经过,偶遇阳光洒落在墙上,绚烂中带些荒凉。“应该有些年头了”,在心底暗暗感叹,却不自觉放慢脚步。让人惋惜的是,这栋楼在我来到后不久便开始了翻新工程。挖掘机开进来了,一切美好都只是寥寥存在于相机里。
曲园的秋是好秋,秋雨未落已秋意渐浓。曲园之秋意犹未尽,白天的时候,鸟雀众多。有些不怕人的鸟儿还会停在脚边,歪着头,瞅两眼,在蹦哒几下,扑棱扑棱翅膀,飞走了,去调戏下一个人。黄昏时分,鸟雀归巢,世界又安静了下来,每一瞬间的曲园,都是极其美丽的景象。
在这里触手可及的温度可感可知。也有冒着人间烟火气的食堂,分散在学校各个角落。一个个窗口,一份份佳肴。窗口后那布满汗水的微笑给饥饿中的学子们最温暖的力量。灶间的烟火气,食材的独特气息,乘着风,传得老远老远。这是有烟火人气的感动:那片片居民区,一位位安坐在长椅上的老人,仿佛静止了的时间,无不给人一种安心的归属感。来到曲园,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七个多月未见,这个地方想自己丢掉的另外一半一样,在见到的一瞬间,一切都已经被预备好,感情、印象,都已经储备到位,只等那个灯光微微亮起的开关。
熊永琪,2017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