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8
王恩多:两进曲园
以后我在研究生学习中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实验技能与我名牌大学毕业的同学相比一点儿也不差,我无悔曾为曲阜师范学院化学系的学生。
10 28
【我爱曲园】六十五载集英才,更续辉煌誉九州
曲阜师范大学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寒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卷丰厚从此展开。
10 27
我校第一次聘用外籍教师的那些事儿
聘用外籍教师,是优化外语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提升教学水平的需要。
10 27
【我爱曲园】我以我手绘“曲”园
“曲”字怎么念?是小口微嘟,似对四年时光饱含轻轻一吻;“曲”字如何写?是横平竖直共六笔,端正人格纸上跃。尽管我与曲园仅共经两个春秋,但我仍愿把这份短暂但美好的记忆流于笔尖,在曲阜师范大学建校65周年之际,献上一名曲园学子最真挚的话语与情感。正襟危坐,在纸上工整书写下“曲”字。这看似简单的线条笔顺,其实何不蕴藏着我们曲园犁牛之子的精神呢?第一笔,为一竖,似是曲园师生堂堂正正的态度与品格。清华校长梅...
10 26
【我爱曲园】庆曲园
祝我曲园,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10 26
忆与山大合校时
​ “山东大学一分三,济南曲阜与泰安”,这是山大政治系教师臧克家长子臧乐源一首打油诗开头的两句。文革中期1970年夏,山大一分为三。理科留济南改办科技大学,生物专业并入泰安山东农学院,文科迁曲阜与曲阜师院合并组建新山大。山大文科迁到曲师时,两校都无学生,教职员对口合并。合并后我所在的中文系教工达百人左右,基本上各占一半。山大中文系闻名全国,又以古典文学师资力量最强。山大兵(红卫兵)称古典组有“四大...
10 23
高兰长:听!103机在“说话”
 “好久不见。”11月17日上午,在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大堂内,满头银发的计算机系教授高兰长,对着横摆的六个大铁箱说道,像是久违的朋友。   这六个一人多高的“铁家伙”,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早期电子计算机——103机的一部分。若算上发电设备,这一部计算机就能“霸占”一座两层小楼。   我们与高兰长一起,走近这六个大家伙,触摸着冷冰冰的钢铁,听高兰长介绍,“这是存储设备,那是操作台;这是电源设备,那是交换器;...
10 23
曲园记忆·我的一九七七
曲阜师大学通社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的高考志愿都填报了哪些学校,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得知自已高考分数(具体多少)和录取消息的?在知道自已被录取后,心情怎样?周海波(我校77级中文系学生,现任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以下简称周):我的第一志愿就报了曲阜师院。我爸爸的一位同事的亲戚就在曲师上学,工农兵学员,他从他亲戚那里知道了曲阜师院。正是我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他到我们公社出差,顺便来我家走访。我...
10 22
悠悠寸草心——记数学系[103]电子计算机机组
一条喜讯在我院不胫而走,“103”电子计算机就要调往北京了。人们惊奇、高兴、自豪、惋惜……连日来,不少人在计算机组负责人的带领下来机房参观,那深厚的感情,留恋的目光,仿佛是在送别一位远嫁永诀的姑娘。难怪啊——这台计算机是电子计算机的第一代。机组负责人风趣地称其为电子计算机的“老爷爷”。1972年,我院从上海复旦大学把它请来,当时的想法是,用它培养一批计算机人才,待新的计算机问世后就把它处理掉,但事情的...
10 16
走自己的路 探索运筹学为农业服务的教学模式
20世纪50年代末,曲阜师范学院数学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走出校园求合作,面向生产找课题。数学系师生分别深入到交通运输、水利部门和农村,开展数学应用的实践教学。58级师生以曲阜陈庄为基地,探索运筹学和农业结合的新途径。例如总结农民“小往大靠”的设麦场经验,给出了麦场设置的数学模型。后又编制出一整套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方案,如劳动力优化调配、农作物合理布局、渠系科学设计、麦堆简易估产等,并把这些内...

共86条  8/9 


校庆专线:0537-4451955                

电子邮箱:quyuanren@qfnu.edu.cn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邮编:273165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